作者:维基
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子女继承父母遗产也是法定权利。父母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律继承(首先所有继承人都可以继承)。遗赠扶养协议是被继承人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签订协议的特殊情形,法定继承人已经进入扶养义务的,由法定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为了家庭和睦或者赡养的计算,继承的问题就不多讨论了。表面上看,这是和谐的,但百年后的一次,子女只能选择诉讼解决继承问题。事实上,《继承法》给出了很多关于继承的法律工具,比如遗嘱、遗赠和赡养协议等。当然不应该做选择,应该适用法定继承,这也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下面来讨论一下与维护相关的常见继承问题。
01
《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已经履行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在继承遗产时可以获得更多的积分。
这也是很多老人选择遗嘱的原因。但是遗嘱有严格的形式要求。除自拟遗嘱外,口头遗嘱、书面遗嘱、录音遗嘱需要两个以上见证人见证。公证的遗嘱需要以公证的形式变更,相对稳定。如果遗嘱人希望自己的遗嘱具有法律效力,请认真对待。遗嘱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
02
拆迁过程中有很多继承纠纷
1.当父母一方去世,另一方还住在拆迁前的房子里,房子就面临拆迁。此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即居民的居住地和遗产的分配(房屋份额属于遗产的不可分割状态)。此时,权衡之后,选择获得拆迁款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对于居民来说,他们可以获得额外的奖金来鼓励拆迁,如提前签约奖金、及时搬迁奖金等。不住在里面的继承人也拿不到上面的奖金。
2.父母双亡,留下的财产被拆毁。父母共同生活或履行主要赡养义务的继承人继承的拆迁资金较多。当然,一直住在被拆迁房屋的继承人,基于房屋的住宅用途获得更多的权益,如提前签订合同的奖金、按时搬迁的奖金、房屋附着物的补偿、安置费等。
03
遗产和赡养协议下的养老金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选择这种养老方式可能会成为加速上升的趋势。至于老人跟谁签《继承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清楚是个人还是机构。与老年人有情感联系的支持者(自然人)是协议中常见的对应方。
总之,赡养和继承首先属于人伦,其次属于法律,应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来对待。赡养义务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义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法律指导这一义务。因此,以放弃继承的方式逃避扶养义务是违法无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