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像一个在地球上游荡的幽灵,狰狞地扑向它
新冠病毒像一个在地球上游荡的幽灵,狰狞地扑向湖北和武汉。从一月底开始,一场与民族运动有关的大战开始了。
4月27日,中央防治新冠肺炎肺炎专家组全部撤离武汉。前一天,武汉市新冠肺炎肺炎患者人数被清理。
两个月内,中国以强动员基本控制疫情;三个月后,荆楚大地繁花似锦,晴空万里。
比起现在饱受疫情蹂躏的欧美国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无限的自豪感。不像欧美国家单打独斗,中国的抗疫战场,在我看来14亿中国人都是勇士和英雄。
在家隔离期间,网上流传着一个冷冰冰的笑话。妻子大声抱怨丈夫早上被翻了个底朝天,丈夫理直气壮地说“国家让我睡觉”,让她无话可说。故事幽默直白,但文字并不粗糙。
这期间,牵动人心的英雄故事源源不断,冲向前线的是医护人员;在家隔离居住的居民,防备死亡。他们是幕后无名英雄。我觉得,是中国人各司其职,让病毒无处藏身,被一个个歼灭。
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在疫情期间,我是一个遵守规章制度的宅男,不惹事,不添乱。与此同时,我什么也没做,有时甚至忙到天黑。
从1月24日荆州闭关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既是公民,又是律师。呆在家里,律师一定要有所作为,为有所作为创造条件。
律师一定要有前瞻性,要为咨询单位服务好。我认为疫情导致批量企业停产,涉及到减租、产品发货(收货)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以后难免会出现纠纷。
1月24日封城,我起草了一份通知,通过微信发给客户,提醒他们注意防范,规避风险。
就像抗击疫情一样,我的协调和沟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各方利益受损,有的愿意减免,有的不愿意减免;愿意减征或者免征的,按照减征或者免征的数额和比例划分。
我知道,同意减或免的,都是关心和爱护;不愿意减免税的不能谴责。作为企业法律顾问,我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调解,既合理又合理;它既强调原则,又强调灵活性。
我的法律顾问单位有一家贸易公司。疫情爆发时,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租金问题。当我提醒企业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他们很感激。
在我的提醒下,这家贸易公司主动与出租方沟通,希望疫情期间免收租金,但出租方不但没有收入,还要支付员工的基本工资和缴纳保险。这对出租人不公平。
于是我成了和事佬,寄信传话,沟通协调,讲道理,动感情,引证证据,最后双方同时让步,达成协议。当年我微信从早到晚响,有时候凌晨2点还在协调。老婆莫名其妙的说,以前不怪你忙,现在国家让你休息,你怎么比平时还忙?我妻子不知道。当时我的心理压力比平时大。
复工后,我们湖北楚韵律师事务所总结了抗疫成果。我打开微信,粗略统计了一下。从1月底到现在,我和我的团队已经发出了86次预警,与企业主沟通了300多次,发出了18封律师函。
一方有难,各方支持,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美德。历史上,每当国家面临危机,无数中国人都会挺身而出,或者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或者用笔代替刀加油;或者捐钱捐物,涓涓入海。
这个小孩六岁了,很无知。他不知道新冠肺炎疫情如何,但他看到了英勇无畏的人物;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待在家里,但他知道“随波逐流”。和平时的生活方式不同,孩子对疫情有一点了解。
我开了微信,通过我们的楚韵捐了2000元。我带着儿子,给他看微信群里弹出的红包。这笔钱将捐给红十字会,这样医院就能更好地装备打败病毒,在家隔离生活的老人也能有更稳定的生活。
这次疫情让我们家遭受了双重打击。2月14日,父亲在荆门猝死。想到他平时很少有人陪,不能给他最后一程,让我觉得无限难受。封城回家,不能动弹,只能一路流泪,默默为父亲送行。
在抗疫一线,惊心动魄的故事依然每天上演;抗疫幕后,“武汉加油”“湖北加油”层出不穷。我组建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人才济济。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我很重视团队宣传。从今年1月开始,我们团队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布与法律相关的格言和漫画,并以日历的形式体现出来。本来团队在春节期间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日历,但是疫情爆发后,我们决定改变路线,为一线医护人员加油。复工后,队里发了健康提醒。
1月23日至3月31日,我们制作发布了67份与疫情相关的宣传日历,由团队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群中发布。据不完全统计,期间防疫宣传日历发布超过600次。
中国成功阻止疫情后,新冠肺炎在欧美爆发。相比之下,我既同情国外的现状,又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江陵县公安局的一位朋友感慨地说,以前的“四个自信”的感觉有些空洞,但这次我看到了一个生动成功的例子。
|